我要分享: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Twitter 推文到LINE 推文到Google+ 推文到plurk
    • 01 2 月 16
    • 0

    [聯合報] 健保住院給付新制3/1上路 醫界四憂

    健保住院給付新制3/1上路 醫界四憂

    2016-01-29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醫界:「同病同酬」恐讓醫療問題更嚴重

    健保住院給付新制即將上路,醫界直言病患恐面臨四大困境:醫院為求提高「翻床率」,住院病人恐被要求提早出院;重症患者被送醫學中心,急診壅塞更嚴重;病床有限、病患排隊日期更久;院方強力推薦自費醫材及手術的情況更嚴重。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閩照表示,健保署不能只以成本管控來評估醫療,台灣同時實施總額及個案管控,醫院脖子幾乎被掐死,住院定額給付下,醫療人球將被醫院間踢來踢去。

    義大醫院關節重建科主任顏政佑批評,同病同酬制度下,不管做多少醫療處置給付都一樣,勢必形成「重病沒人醫、只醫輕病」的怪現象,病情複雜的棘手病患將集中至醫學中心。

    「這制度相當不合理」彰基脊椎外科主任洪瑞國說,不少骨折患者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術前需先超音波等多項檢查,同病同酬這些檢查費用需由醫院自行吸收。

    嘉義長庚榮譽院長許文蔚指出,新制實施後,為了賺錢,大部分醫院將專挑輕症好治病患,難醫重症患者收愈多、賠愈多,台灣重症人球恐越來越多。他舉例,脊椎關節手術,不管開幾個關節給付都一樣,以後醫師若診斷病患三個關節異常,計算醫療成本做了會賠錢,就會將病患轉至大醫院。

    許文蔚說,現在已出現粉碎性骨折、多發性骨折患者,幾乎被送至重症急救專責醫院、醫學中心,大醫院更一床難求;3月1日全面實施後,病患排隊等開刀的時間勢必更久。

    「病患會很痛苦!」許文蔚表示,有些骨疾病患如人工關節磨損、鬆脫、感染,病人會疼痛難耐,必須馬上開刀處理,但未來可能等上一兩個月可能住院開刀;在重症患者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現象將更嚴重,床位更一床難求,住院治療、預約開刀的難度更高。

    此外,部分醫院為了賺錢,希望住院病患提早出院提高「翻床率」;洪瑞國更預言新制上路後,部分醫院為了增加收入、減輕負擔,勢必鼓勵病患及病患家屬,選用昂貴自費醫材,或是接受一二十萬元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病家負擔將更重。

    photo

    健保署秀數據:醫療效率提高了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健保署上午公布將自3月1日起全面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住院患者同病同酬,引起醫界反彈;但健保署上午拿出數據,表示新制確實能夠提高醫療效率,希望各醫院早做應因。

    對醫界認為新制將出現「醫療人球」、「重症病患集中大醫院」,健保署組長龐一鳴坦言,這是未來觀察重點;美國實施初期,確實出現過類似窘境,轉院人數激增,健保署將嚴密監控,全力維護民眾就醫權益。

    若發生病人被提早趕出院,龐一鳴指出,健保署已擬定對策,最近將公告「病患出院準備計畫」,病情複雜患者出院前醫師需盡力溝通,讓病人安心出院,如果病患自覺權益受損,可向各地健保局申訴。

    「數字會說話」龐一鳴指出,國內在99年起實施第一階段「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群」,103年實施第二階段,醫療效率明顯提高,病患住院天數減少。

    民眾就醫權益相關指標都下降,出院後同天內轉至其他醫院住院比率為0.7%,比前一年下降12.3%;整體三日內再急診率為2.1%,比前一年下降7.0%;14日內再住院率為3.8%,也比前一年下降6.9%。

    龐一鳴解釋,現行健保給付標準為醫師做什麼醫療處置,就可獲得什麼樣的給付,也就是同工同酬;新制則是「同病同酬」,先細分疾病種類,只要分在同一疾病區塊,就給同樣的住院支付點數。

    從實施成效來看,國內19家醫學中心中,10家醫學中心給付點數增加,9家醫學中心給付減少;76家區域醫院,66家區域醫院給付點數增加,僅10家區域醫院給付減少。

    以上新聞轉載自聯合財經網。

    Leave a reply →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Photostream

 

Layout

Color Skin

Header type

Top sidebar

2nd sidebar

Sticky Menu

Direction

Anim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