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慶倫教授與全民健保二三事
原文出處:社會與健康,蕭慶倫教授與全民健保二三事
2015-02-12 文:江東亮教授
蕭慶倫教授,將過八十大壽,一群他的台灣學生希望我寫點關於他的故事,當作生日禮物。我覺得非常榮幸,因為他是我尊敬的大師,以下是他與全民健保的二三事。
是生前注定事
1987年,我被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聘為兼任研究員,同年11月,行政院俞國華院長根據科技顧問組召集人李國鼎資政的建議,批示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規畫全民健保制度。
有一天,李資政找我到他的辦公室,告訴我幾年前蕭教授曾經拜訪他,提到公勞保已經面臨破產危機,必須進行大改革,而現在行政院要推動全民健保,時機已經成熟,要我擬封信,敦請蕭教授來台主持全民健保規劃事宜。
遺憾的是,當時美國政府剛要推動醫師支付制度改革,委託蕭教授發展資源耗用相對值表(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因為研究工作十分忙碌,他回信表示抱歉無法主持規劃工作,但很願意為台灣籌辦一場國際研討會,協助規劃小組瞭解全民健保的國際發展趨勢與經驗。
李資政雖然有點失望,但還是要我再寫信給蕭教授,希望他能早日舉辦研討會。或許是惦記著李資政的期待,也可能是生前注定事,蕭教授在全民健保規劃專案小組成立九個月後,首次來台指導,繼而接下總顧問的工作,並且如期在1989年年底舉辦盛大的全民健康保險國際研討會。
這場在台北舉辦的研討會,可說是大型醫療改革國際比較研討會的先驅;會中,除台灣外,更有來自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及美國等五國著名學者紛紛發表論文。由於研討會非常成功,這些國際學者在世界銀行及國際勞工組織的邀請下,又移師印尼峇里島舉辦一場,最後他們的論文則集結為1992年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Politics and Law的專輯,蕭教授並特別為該專輯寫了一篇導讀:Comparing health care systems: what nations can learn from one another?(JHPPL 1992;17:613-36)
另外,還有一個意外的發展是,日本Toshihiko Hasegawa教授由於被台北研討會的意義所感動,深深覺得醫療改革國際比較的重要性,經過幾次聚會之後,於1997年在日本東京正式發起名為Dragon Net的健康政策研究網絡,成員來自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泰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至今仍經常聚會分享與探討各國醫療改革現況、議題及方向。(Hasegawa T. Dragon Net: secret society or a network of health policy researchers. Global Forum Update on Research for Health 2009;6:91-93)
對全民健保的貢獻
毋庸置疑,蕭教授對台灣全民健保改革的貢獻很大。但在這裡,我要指出他在第一期全民健保規劃時的特別貢獻。
雖然為了避免「有保險,無醫療」的困境,全民健保規劃不能不重視醫療服務體系,但是傳統上健康保險是醫療財源籌措的方法之一,全民健保規劃小組的任務應以規劃醫療財務體系為主,此亦符合1987年底行政院長對經建會的指示:「宜儘速……組成專案小組,就建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一案,尤其所涉及範圍及財務、人力設施等,作詳細的研究規劃。」
對於醫療服務體系,最初全民健保小組關心的焦點,在於醫療人力設施的供給與分布;而有關醫療服務體系整體如何與全民健康保險配合的問題,特別是加速推動醫療網計畫,則被認為是衛生署的責任。實際上,衛生署也相對作了同樣的反應。
然而,蕭教授強調:要落實全民健保計畫,必須將全民健保與醫療網之間的協調與整合的問題,列為主要規劃課題之一。1989年秋天,全民健保規劃小組接受蕭教授的建議,開始分析台灣醫療資源的分配與公私立醫院的營運效率。
1989年年底的台北研討會,則更具體反映全民健保規劃小組做法的改變。雖然研討會中文名稱為「全民健康保險研討會」,但英文名稱卻是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Care System (醫療保健制度國際研討會),並且將主題訂為「擷取先進國家醫療保健制度的發展經驗,作為中華民國規劃全民健康保險的借鏡」,而與會學者發表的論文也都同時探討醫療服務體系與財務體系。
事實上,全民健保規劃小組不僅著手規劃醫療服務體系,後來更倡議推動醫療服務體系改革。當時,全民健保小組對醫療政策的主要批評是:「第一期醫療網計畫的效果不彰,醫療資源的地理分布更加惡化」,並且提出三點建議:(1)對於醫院的興建與擴建,衛生署事前應作統一規劃,取代事後的審查;(2)限制增加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積極發展社區醫院與基層醫療照護,尤其應落實獎勵民間投資政策;以及(3)擴大辦理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計畫與公費醫師制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全民健保已經二十歲了,再回首看看台灣醫療體系的發展,我們不能不佩服蕭教授的遠見。
蕭教授,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