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政策學者:台灣健保單一保險人制度能有效控制醫療費用 提供美國參考
文:俞志欣
資料來源:Tsung-Mei Cheng., Reflections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aiwan’s Single-Payer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 Health Affairs, 2015. 34(3), 502-510.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開辦以來,已成功推行20年,受到各國的矚目與重視.尤其是單一保險人支付制度(Single-Payer)。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衛生政策研究分析師鄭宗美女士在今年3月份發行的Health Affairs期刊發表一篇專文,針對台灣實施單一保險人制度20年提出反思。
使用單一保險人制度其優點
該文指出根據台灣實施健保的經驗顯示,全民健保採用單一保險人制度設計,基於平等與道德原則,提供台灣2,340萬人民公平的醫療資源利用,納保率高於99%,並且能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在實施健保前,台灣國人的每年平均醫療費用是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實施後,整體平均醫療支出下降6至9%。另外就個人醫療支出觀察,2012年,台灣平均每人的醫療支出為2,668美元,相較之下,OECD國家平均每人是3,484美元,美國則為8,745美元。
然而實施單一保險人不但可以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外,亦能使行政管理費用低廉。由於單一體制行政作業相對單純,管理簡單,台灣2014年行政支出僅約整體醫療費用支出的1.07%,與多元保險人制度相比低許多。
此外台灣民眾對健保滿意度甚高,主要原因在於健保提供低支付的掛號費用、能自由選擇醫療院所以及不需久候的候診時間.且實施健保後,整體國人健康情形改善,國人平均壽命增加。實施健保前10年,國人平均壽命提高1.8年,而實施後10年,國人平均壽命則提高2.9年。
未來台灣健保需面對的挑戰
文中指出,台灣人口老化情形嚴重,2011年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醫療保健支出占所有醫療支出的34%,當時老年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1%。根據政府的統計,
2030年老年人口會增至24.1%,2050年則占36.9%。意謂著老年人口的醫療費用支出亦會快速增長。除了人口老化外,其他像是非傳染性疾病增加、引進昂貴的新技術及人民不斷提高的期望等因素均會使醫療費用支出成長。
台灣人民醫療使用率高,2014年,不包括牙醫和中醫就診,台灣每年門診人次為11.05-12.07次,且每次看診時間相當短,通常在5分鐘以內,雖然較日本、韓國平均就診人次低,但與OECD國家相比,卻高出許多,OECD在2011年平均門診人次為6.6次。台灣醫療機構彼此之間為競爭關係,以服務量多寡影響醫師的收入,有著道德風險的問題,因此在改革支付制度上,是未來的一大挑戰之一,而使用包裹型支付制度,則可以消除或減少原本支付制度帶來的問題。
對於未來,台灣健保應如何平衡醫療系統的財務預算、提高醫療品質並實現更高的成本效益是目前重要的課題,此外在經濟發展方面,雖然台灣的醫療費用占GDP百分比,較OECD國家及美國低,不過其他國家的GDP皆較台灣高,因此文中也建議台灣應該加強本身的經濟發展空間,以增進健保的經濟及臨床表現。
台灣健保制度可供美國參考
鄭宗美女士在文中最後提到,以台灣的經驗來說,可以給予美國參考學習的是在使用單一支付方式下,可以提供所有公民都能及時得到醫療資源且能負擔得起,不論人民的社經地位、健康狀況、性別、年齡、居住地及職業層級等,皆能平等使用醫療照護資源.況且使用單一支付制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行政手續簡單、成本低廉。
另外希望美國能像台灣有著卓越的資訊技術,能投入大量資金建造健保資訊平台,使其電子化。因為在台灣,每人都有張屬於自己的健保IC卡,IC卡能記錄個人半年內所去過的醫療機構、診斷及處方等個人病歷。當卡片經由醫院的讀卡機讀取後,其數據便會傳輸到健保署的資料庫建檔更新,且醫療機構院所也必須每天向政府報告其提供的醫療服務,進而有助於政府管理。也因為快速的數據傳輸,使得政府能有效且迅速的掌握醫療利用率和監控突發的公衛事件,如2003年SARS和2009年H1N1事件。
目前台灣政府為了改善民眾的醫療品質及減少資訊不對等的情形,使民眾能更加管理自己的健康,因而建立了兩個新的資訊系統:一、健康雲端藥歷系統(PharmaCloud System),提供不同醫師查詢病人用藥,避免重複用藥情形而造成藥物過量或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後的不良反應。二、全民健保健康存摺(My-Health-Bank book),為個人健康紀錄,包含過去一年的完整病歷,並能下載和線上更新。截至2014年11月,已有443000人有個人識別碼。
除了以上所提,對於台灣如何迅速擴大醫療給付範圍、管理與調整照護系統以及實現醫療資源的自由選擇也是美國參考的重要課題之一。
Leave a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