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品質論壇」建議:藉由測量健康平等指標與健保支付制度的誘因,改善健康不平等
「健康不平等」是包含美國內在的許多國家長期存在的問題。雖然美國醫療體系過去實施過許多品質指標搭配支付制度的策略,像是「醫院以價值為基礎的醫療服務購買」 (Hospital Value-based Purchasing, HVBP) 或是「論質計酬」(pay-for-performance, P4P) 等,但都無法徹底改善這項問題,主要是因為未將「公平」概念納入前述策略中的績效衡量指標。
因此美國國家品質論壇 (National Quality Forum, NQF) 2017年9月出版的一份報告,提出達到健康平等的路徑圖 (Roadmap),其中包含4項要素:1. 確認可降低健康不平等的措施並加以排序 2.施行以實證為基礎的介入措施3. 針對健康公平測量指標的發展及應用進行投資 4. 針對減少健康不平等與增進健康公平提供誘因 (見圖1)。今年刊登在Health Affairs的文章,談到了上述這篇報告的對如何消除健康不平等的建議,並且聚焦在進行健康不平等的指標測量與連結支付制度。
NQF這份報告建議,藉由測量健康平等指標,可以讓政策規劃者了解該項措施改善健康公平性之效果,透過不同部門與社區合作,連結各項資源與服務以改善社會風險因素。此外作者建議,應定期測量介入措施的結果,並且依照社會風險因素分層分析,以確定群體間的改善程度。
此外,透過以支付制度為誘因的激勵方式,例如以價值為基礎的支付方式,或是使用風險校正方法並公布指標結果,都能有助於降低健康差異。此外也建議給予風險較高之病患額外的住院與門診給付。
(以上內容摘錄自:Anderson, A. C., O’Rourke, E., Chin, M. H., Ponce, N. A., Bernheim, S. M., & Burstin, H. (2018). Promoting Health Equity And Eliminating Disparities Through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Payment. Health Aff (Millwood), 37(3), 371-377. )
Leave a reply →
CRLF-Header:CRLF-Value
Reply →%{44327*42998}
Reply →%0d%0aCRLF-Header:CRLF-Value
Reply →‘+(44095*40092)+’
Reply →${865592874+998867720}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