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分享: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Twitter 推文到LINE 推文到Google+ 推文到plurk
  • 影響台灣西醫基層診所的存活因素

    台灣醫療院所自健保全面施行總額制度後呈現極端化,醫院家數逐年遞減並且朝大型化發展,但是基層診所家數卻是大幅增加;此外,2005年衛福部開始推動轉診制度,呼籲民眾多加利用社區基層診所,而基層診所為病患接受治療最前線,若能了解影響診所存活或歇業的因素,有助於診所改善與提升其永續經營的能力。

    去年底有篇出版研究,針對西元2000年至2010年新設基層診所,探討其存活與歇業情形,並進一步透過縣市社經資源、診所內部結構及診所經營過程三個面向,了解其對於診所存活/歇業的影響為何。該篇研究資料來源採用2000年至2010年國衛院之「全民健康學術研究資料庫」與主計處之「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診所歇業比例最高前三名分別為不分科(37.5%)、家醫科(33.9%)與復健科(28.7%),而歇業率較低的專科則為皮膚科、小兒科、神經外科及耳皮喉科(詳見下圖1)。

    然而會造成家醫科歇業率為所有專科之冠的原因,可能與現今各專科診所林立,促使社區民眾就醫時可選擇多元診療科別,因而導致家醫科市場需求降低。

    另外,進行COX存活分析後發現,縣市每萬人口病床數越多、開業醫師年齡越小、診所規模越大、診所收入與就診人次越多之基層診所較容易生存;該篇研究也發現「診所黃金生存七百天」現象,與國外研究結果相似,主因為診所初期營運成本相較於後期而言偏高,導致許多歇業情形在此時期發生;在年度趨勢也發現2004年至2008年為診所歇業高峰,可能為西醫基層及醫院總額制度下,基層診所數量持續增加與醫院衝高門診量現象產生的結果;而對於台灣而言,都市化競爭程度不為診所歇業原因,雖與國外學者之主張有所差異,但須注意非都市化地區之診所醫師高齡化問題。綜觀以上研究結果,給予基層診所經營之參考。

    (以上內容摘錄自:蔣靜怡, & 郎慧珠. (2017). 台灣診所之歇業與存活研究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2000年至2010年新設西醫診所研究為例. 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36(6), 626-639.)

    Leave a reply →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Photostream

 

Layout

Color Skin

Header type

Top sidebar

2nd sidebar

Sticky Menu

Direction

Animations